Martin Margiela:倘若……不是主角

海報
海報

昨天看了關於Martin Margiela的紀錄片1《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雖然我發展的方向並不是一名服裝設計師但事實上我對設計相關的一切都感興趣並想去瞭解。然而,紀錄片看到中途我發覺我似乎並不是在看一個講述服裝設計師的紀錄片,而是在講述「拾荒」的歷程。究竟是怎樣的力量能夠將已經存在的構成重新拆解組成新的世界。就好像在詞典裏爲一個詞憑空添加一個新的詞義。

更觸動我的是Martin似乎更加嘗試去撿起一些不那麼起眼的東西,所謂的不起眼也許是因爲在所謂「更有價值」的事物之下而被忽視或降低了其價值,但事實上它們固然有存在的必要。當一個人從嬰兒成長起來,是一個逐漸填充的過程,所有的認知給你的信號就是:事物本來就是這樣。在已經成型的現狀下再重新延展的也只不過是將已經存在的事物重新再一遍地演繹。

用撲克牌製成的馬甲
用撲克牌製成的馬甲

就好像一張白紙剪下一部分,這部分就是人們所希望看到和留下的,但事實上剪影部分也許更加有趣。可是問題就出在這裏,拾起的部分會比被遺忘的部分更有價值麼?事實上,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着的,只不過在喧囂中能夠注意到那些最微小的人並不是很多了。

再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說一個場景是風馳電掣的F1比賽現場,大家可能關注的是賽車和賽車手和終點線,而Martin則更沉湎於構成畫面的元素:塵土、人們的交談聲、歡呼、旗幟……

可終究,Martin的作品並不是所有人都愛的。它們過於純粹,純粹到和世界格格不入。但這大概也就是我喜歡他的原因吧。

The Lovers II, 1928 by Rene Magritte
The Lovers II, 1928 by Rene Magritte